一则新闻的评论

 近期媒体上频繁报道的可能就是关于科索沃即将宣布独立的事件了。而就在本文发表前不久,此消息已在各大新闻网上正式登载。

 对于我们中国人,十年前的科索沃战争是次令人愤慨的回忆。我驻前南大使馆遭北约轰炸,一名新华社记者和两名光明日报记者牺牲,这在当时确实影响了国内老老少少的愤青们。不管怎么说,烈士的牺牲激起了多数国人的爱国热情。十年之后,当我们重新踏上巴尔干的土地,多少有点“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的感觉。只是彼处的“国父”不知作何感想。

 据公元前2世纪初的古罗马《自然史》记载,维斯瓦河地带除居住着萨尔马特人、斯基泰人外,还有维内德人,这一点在后来的《日耳曼尼亚志》中得到证实。人们普遍认为,维内德人就是斯拉夫人的祖先。斯拉夫人居住范围十分广泛,分布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4-6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出现几个独立的部落,由于长期的迁徙,斯拉夫人逐渐分为东、西、南三大分支。据信,斯拉夫人的生产方式介于游牧和农耕之间,由于西欧长期的敌对使得他们拥有了异于其他民族的坚韧不屈。斯拉夫人普遍信仰东正教。

 可以说,斯拉夫人是目前活跃在中欧、东欧以及东南欧地区许多民族的祖先。其中西斯拉夫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南斯拉夫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

 如此一来,我们甚至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中东欧的历史,但这里只谈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人主要居住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是土耳其语,事实上它曾经被土耳其人统治过,土耳其人将自己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了这里。另一方面,奥地利统治着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并在那里广泛传播了天主教。再加上这里固有的东正教文化,巴尔干地区逐渐成为了宗教的熔炉。

 一战结束后,巴尔干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南斯拉夫王国。二战中德意军队攻占南斯拉夫,深受同为斯拉夫人后裔的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南斯拉夫人在南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了数年的全民抗战。1945年5月,南斯拉夫解放。同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1963年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下辖6个自治共和国,并且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分别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灾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南斯拉夫所辖6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终于从1991年开始,逐步分离出了4个国家,分别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及马其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正式解体。其余两个国家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即后来所说的南联盟。

 南斯拉夫解体并没有平息民族之间的冲突,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通过全民公决,境内的波黑族(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均赞成独立,而塞尔维亚族抵制了公决,自此爆发了历时3年半的波黑战争。1995年底波黑战争结束时,据统计死亡27.8万人,200多万人沦为难民,此后该地区人民又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最终达成一致建立联邦国家,不再赘述。

 美国及北约组织真正介入巴尔干的时间我们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北约军队趁波黑战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

 科索沃原属南斯拉夫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是位于该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省,人口主要有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组成,其中阿族占绝大多数。阿尔巴尼亚族据其历史学者认为,属于伊利里亚人后代。伊利里亚人主要居住在巴尔干西部,自古经历了古罗马人、斯拉夫人、土耳其人的统治,在土耳其人的影响下,阿族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科索沃地区历来延续着动荡的局势。几经易手后,于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正式归并南斯拉夫,成为阿族人主导的自治省。1980年南斯拉夫革命领袖铁托逝世,当地阿族人开始发展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并以独立为最终目标。1989年,时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压制阿族人的独立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自治权。此后,科索沃阿族人开始抵制塞尔维亚政府的决定,并于当年宣布独立并成立“科索沃共和国”。进入1990年,阿族人开始组建军事力量与塞政府展开游击对抗。此后引发南联盟军队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入科索沃进行镇压行动。

 波黑战争结束后,科索沃局势愈演愈烈。1998年,政府军队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冲突进一步升级。据估计科索沃有20-30万人沦为难民。当地阿族和西方国家认为这是南联盟的种族清洗政策,意图将科索沃占90%的阿族人替换为塞尔维亚人。同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已看到,在冷战结束以后,南欧巴尔干地区唯一与西方体系相异的国家就只剩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了。

 北约组织从1998年底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并促使两方于次年2月在巴黎进行了和平谈判。美国为此拟定解决方案,但两方均无法接受该方案。首先都不同意科索沃获得南联盟主权内的自治共和国地位,而南方也反对北约派遣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保障协议实施。

 美国和北约随后警告两方可能发生的后果,3月18日,阿族代表签署了该协议。但塞尔维亚始终拒绝签字。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起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动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战争呈现一边倒态势,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承受了巨大的空袭压力和损失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于6月2日接受了俄罗斯、芬兰、美国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244号决议,承认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组成部分,并同意派遣除北约成员国以外的12个国家与北约共同组建多国部队进入科索沃地区。历时78天的空袭停止,科索沃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后,多国部队开始进入科索沃地区,并且按照协议,科索沃问题被移交联合国解决。此后科索沃一直被联合国管辖。

 2003年,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2006年5月,黑山通过全民公决宣布独立。6月,塞尔维亚宣布独立并继承前塞黑联邦。在此期间,科索沃临时政府逐渐从联合国接过了部分权力。2007年12月,塞尔维亚政府与科索沃临时政府谈判失败,后者宣称将于2008年初宣布独立。

  就合法性来说,此次独立是在国际社会尚未普遍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的,这明显不符合联合国1244号决议的有关条款。但美国和欧盟多数国家给予了支持,并表示愿意协助科索沃实现独立。另外,俄罗斯方面则支持塞尔维亚的立场,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如此做法不免使得欧洲再次陷入两方尖锐对立的局面。

 另一方面,此次事件将为世界民族主义运动首开单方面独立的恶例。由于受到美国政府和欧盟的支持,我们就很难保证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不再发生,甚至酿成今后更为严重的地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