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前世今生

 提到facebook,可能有些同学还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目前中国高校圈正风靡的“校内网”,或许你就会恍然大悟。尽管现在愈看来,facebook越像是“校内网”祖师爷爷级别的网站,虽然两家的开办时间相距并不是太大罢了。

 SNS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这是目前日益流行的一种互动交友网站。起初的SNS是综合性的,它向不分级别的用户提供聊天、邮件、影音、个人档案、个人blog或者是群组讨论等等。随着SNS业务的发展,随即出现了专业人员的SNS、商务SNS甚至是婚恋交友型的SNS网站,在今天,全球大型的社区服务网站几乎都有几十到上千万人的规模,且其盈利情况尚十分可观。SNS区别于传统的BBS,关键在于其给每个用户提供了可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在提倡积极展现自己的今天就变得很符合时尚的潮流。近年来,SNS的后起之秀、校园SNS网站逐渐风靡世界,几乎席卷了世界上每一所大学。分析人士指出,校园SNS网站的成功主要是拉近了当代大学生间的距离,用户基本上都在上传海量的照片和视频,这对向往自由开放的年轻一代是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

 2004年2月4日,哈佛大学心理学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建了facebook。facebook中文译作“花名册”,Zuckerberg在起初获取了哈佛所有学生的信息数据,并将其公布在facebook内。此举吸引了众多学生,据统计在当月月底,超过半数的哈佛学生均注册了facebook的帐号。后来网站不断增加学校数量,先是覆盖了所有的常春藤学校,继而在2005年facebook宣布邮箱后缀为.edu、.ac.uk等能证明大学生身份的用户均能注册facebook,2006年9月11日,facebook宣布任何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年龄均可接受注册,所能加入的网络也不仅只局限于大学,而是包括了高中、公司或地区等类别。2007年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facebook的活跃用户达到了三千四百万,所覆盖学校的超过85%的学生都拥有facebook的帐号。有调查指出facebook已成为全美大学生认为最流行的事,并仅次于ipod排名第二,和啤酒与性并列。

 对于facebook的成功,或许我们能分析出很多结论。例如网站几个主要创办人超前的洞察能力、过人的经济头脑(这从网站开办一年后即获得Accel Partners一千两百七十万美元VC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以及开发人员不懈的创新精神,目前绝大多数的facebook功能是在使用中、由用户自己提出并很快实现了的,这一举动四年来从未间断过。站在技术支持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facebook能在短短时间内流行,并且目前估值已超过一百五十亿美元,以至于微软在去年10月以2.4亿美元参股facebook1.6%股份,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似乎无穷的创造力。

 Facebook的一个技术构架工程师Steven Grimm在个人blog中写道:      

几乎我们所有的服务器都运行开源软件。我们的Web服务器是Linux,Apache和PHP。我们数据库是MySQL。我们使用memchached来保证网站的快速反应。一些后台应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和Boost。程序员用 Subversion和git来进行代码管理。还有很多--象很多网站一样,从头到脚都是开源软件。

 正是使用着开源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技术的facebook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创新”则再次向我们诠释了其无穷的魅力。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宣布提供Applications功能,依附于此功能,专门推出了相应的API接口、Facebook标识语言、Facebook数据库查询语言FQL等等。法国grenoble大学的Jean-Marie Favre利用UML给出了facebook的概念模型,如下图所示(来源于zh.wikipedia.org):

UML建模

 这个概念类图甚至可以作为当前全世界所有校园SNS网站的超集,俨然是一个完整而又缜密的软件工程,而且依然在不断扩大和补充。facebook全球网站排名第七,SNS类排名第二,但其在未来的竞争力却绝不会低于这个水平。

 在我国,互联网业历来就有克隆的说法,众多网站都拥有一个熟悉的界面,乍一看好像是一个妈生的似的。2005年12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的几名大学生“克隆”了facebook,推出了其中文版,名为“校内网”。这对几名学生而言,的确是实属不易的,校内网也开始迅速占领市场,并在同类网站中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然而,“校内网”却似乎就此止步了,技术方面几乎没有推陈出新,甚至facebook随后的几个经典应用都没能“克隆”过来。

 当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校内网”不可能绝对“照搬”facebook。例如facebook中很有意思的功能Pokes(捅),这个功能主要目的是体现用户间的一种互动方式,我们会在网页上看到诸如“Michael‘捅’了Lily一下”这样看起来十分有趣的信息。然而,pokes同样在“性”方面有其特殊的意味,这就不免引起广大学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以此为基础衍生出许许多多大型的内容较为“成人化”的群组等等。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文化在中国可能还不能被广泛接受,校内网将类似于“捅”的功能改为“打招呼”这样较为传统的方式,尽管符合世俗的道德要求,但其真正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说明“校内网”在中国化facebook的道路上还差的很远。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2006年10月,千橡互动集团收购校内网,并将其和自身的5Q校园网整合重新推出。关于“千橡互动集团”,我之前没有任何印象,后来在网上得知此公司在2004年3月并购了猫扑,并将自己毫无新意的产品通过猫扑推广,后来基本上就没了音讯。mop在当下网络环境中的口碑也是每况愈下,2005年收购网游魔兽世界知名门户wowar后,该网站便脱离了原本专业的轨道,逐渐沦为mop的一个游戏分区。后来进一步了解到,该公司同样受到了著名VC公司Accel Partners的投资,并靠着美元不断收购新兴网站。但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擅长金融运作,毫无战略眼光的公司,却使得我国顶级娱乐互动社区的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凭借其不道德的投机行为,伤害着初具健康发展趋势的民族软件业。

 据传闻,有多家互联网应用巨头都曾对facebook表达了收购的意向,而Mark Zuckerberg始终希望能保持独立经营facebook。后来接受微软参股1.6%,或许同样表达了Zuckerberg本人对facebook的未来给予的厚望吧。